視頻:央行時隔28個月首次降息  來源:中央電視臺
  中新網11月26日電 中國央行的降息決定以及再次降息的可能性,連日來成為海內外投資者的熱門話題。法國《歐洲時報》26日評論表示,這是中國央行2012年7月以來的首次降息,該刺激成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背景下的巨大利好,以避免重蹈大水漫灌式強刺激的覆轍。通過降息穩增長,為各項改革新措預留施展的空間,營造積極的輿論環境。
  文章摘編如下:
  就在11月21日,中國央行宣佈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下調40個基點至5.6%,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.25個百分點至2.75%,同時存款利率浮動區間的上限由存款基準利率的1.1倍調整為1.2倍。
  流動性的增加,令疲軟的資本市場一掃頹勢,股指連日大漲,股民喜笑顏開;房地產市場上,房貸壓力的減輕無疑會刺激抑制的購房需求,“房地產回暖”的預言重現。更重要的是,此舉有助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,催發投資熱情,可成為經濟下行壓力的一股反向作用力。
  中國是頂不住了嗎?海外有一種聲音認為,此次中國宣佈降息很突然,表明經濟下滑的程度遠比預期嚴重,促使決策層不得不祭出了這一不常動用的“武器”。這種揣測過於渲染,透著中國決策層“玩不轉”經濟政策、疲於應付經濟形勢的意味,認為降息一旦開了頭就會有下一次,那就更表明中國的日子不好過,這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增長引擎定位就要打個問號了。
  的確,從近期經濟數據看,物價指數、製造業指數均在低位,消費和生產局面雙不利,經濟陷入了低迷。此前央行已採取定向寬鬆手段實施宏觀調控,實施穩健偏寬鬆的貨幣政策,但效果不明顯。從經濟學的邏輯看,降息的預期已漸趨強烈。決策層此舉是順應市場預期,綜合種種經濟信號而做出的靈活的、主動的調整。從“微刺激”,到定向寬鬆,再到降息,不同階段的經濟形勢採取適合的工具,並視效果進行調整,不以主觀好惡行事,盡展可控性。
  儘管降息是力度很大的寬鬆刺激,但並不意味著中國重新陷入對增長的病態迷戀,重蹈大水漫灌式強刺激的覆轍,“穩健偏寬鬆”的總基調沒有變。降息,救的不是好看的數據,而是經濟綜合素質——提質增效,當然也包括維持合適的量。“推動中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、向中高端水平邁進”,這是中國領導人在多個場合對中國經濟目標的闡釋,隨著下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端出的2015年經濟計劃將進一步得到豐富印證。
  說到底,經濟調控的精髓在於平衡。為了短期數據忽略長期質效,導致整座經濟大廈隱患重重,或者為了理想中的質效而過度壓縮增長空間,從而累及改革空間,這是經濟調控的兩個極端,處於任何一端都要吃大虧。即,中國不需要野蠻的增長,但也不需要僵化的改革教條,完全犧牲增長的改革算不上是真改革,也將是無法成功的改革。
  因此,降息呼之欲出,通過降息穩增長,為各項改革新措施預留施展的空間,營造積極的輿論環境。降息而不是降準,直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,讓金融為實體經濟舒筋活絡,同時推動利率市場化改革,矯正銀行暴利,促進商業銀行參與競爭。未來,決策層將繼續運用各種政策組合、金融工具組合應對經濟局勢變幻,撬動經濟轉型,催發潛力。
  如今全球經濟依舊難言樂觀,美國因經濟複蘇而決定退出QE(量化寬鬆政策),陷在經濟泥淖中的日本則繼續QE之路,大有孤註一擲之勢,歐洲具有自身特點的QE(降息、向市場註入流動資金,但不能直接作用於歐元債券)至今並無明顯效果,無人知道歐洲何時才能複蘇。為了提振全球經濟,世界主要經濟體都在試圖走刺激路線,即便如此,中國更顯剋制的降息與他國無止境的QE並不可同日而語,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也必將會有新的定位。  (原標題:中國降息為經濟擴空間 避免“大水漫灌式”刺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ta70tavrq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